在生活中,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孩子做事有板有眼,有始有终,把自己照顾得妥妥当当;而有的孩子却丢三落四,总要老师、父母跟在后面操心。这便是常见的“秩序感强”和“秩序感弱”的表现。
“秩序感”即是一种自我管理和控制的能力,也是一种处理事情的思路,又是一种规则意识的养成,还是一种人和事物关系的建立。今天引领右脑专家就来和大家聊一下如何培养孩子的秩序感。
调查研究发现:孩子出生一直持续到两岁多是对秩序最敏锐的时期,孩子的秩序促使他认识身体不同的部位,及身体部位之间的关系;也帮助他建立对自己与环境中人事物的关系的了解。在此阶段,应该为孩子预备一个有秩序、合乎常理的环境,其中主要包括人、事、物三方面。
首先,父母照看孩子的时候,要了解孩子对秩序感的敏感关键期,减少孩子因变动产生的不安感,及知晓孩子对事物执着,给予孩子更多耐心,降低不必要的亲子冲突。
其次,父母和孩子生活作息正常。找出孩子的生活节奏,何时吃饭、何时睡觉,在什么地方吃饭,在什么地方看书、玩玩具,有一固定的时间;以及日常生活作息中做事的合理顺序,例如:先洗手再吃东西,先刷牙再洗脸,顺势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。例如:我曾经在一次拜访朋友时,看见她刚满二岁的女儿,要上床睡觉,却没有直接爬上床,反而踩在床边地板上的布,用脚前后来回的摩擦,再看看自己的脚底。可以看这是父母顺应孩子内在秩序,引导出孩子上床前要先擦脚,固定的步骤,成为孩子基本生活常规的模式。
最后,放置物品的时候要有定位。不要经常变动孩子生活中的摆设,对环境的布置必需有一合理性。诸如一些生活中小用品,如杯子应该放在托盘里、玩具放在篮子里……等。孩子长大后,对东西定位的概念,会逐渐养成收拾东西、整洁的习惯。
孩子在有秩序的人事物安排中,稳定而安心的成长,孩子两岁之后,秩序感会慢慢地内化,对周边人事物已建立秩序、连结及关系。以此为基础,拓展他更多生活的经验,以及对事情的推演、计划。
最后,引领右脑必须告诉父母的是,培养孩子的秩序感,最需要的是如何在预备好环境后,屏住气息去等待孩子心中的秩序感自然的萌牙,而不去做过多的介入及责难。幼儿教育学家蒙特梭利有句名言:跟随孩子——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我们准备好沃土,只需在旁欣赏孩子、观察孩子,适时的拔除杂草,灌溉水源,孩子会快乐而独立的长大。
教育在路上,我们从未停止!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引领右脑!
天津爱资讯版权及免责声明:
1、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***(非天津爱资讯)” 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2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